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从四川省实际出发,对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整体谋划。
5月20日,2024年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在蓉召开。
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地。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四川将锚定目标,争创一流,多措并举提升本科教育水平。
优化专业布局一 体的重要交汇点,高校无疑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牵引性创新改革策源。
将建立专业监测“红橙黄牌”预警制度
四川省教育厅将优化专业布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四川省教育厅将强化专业建设的规范管理,开展专业评估和常态监测。建立专业监测“红橙黄牌”预警制度,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监测结果作为该专业建设有关省级项目申报和验收、所在高校次年新专业申报、招生计划分配、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今年,《四川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将出台,通过协同相关省直部门完善系统性的配套政策,有组织支持和引导高校设置我省产业发展紧缺和新兴学科专业。近三年,四川省将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形成服务支撑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能力。
四川将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储能技术、仿生机器人、碳达峰碳中和等学科专业,大力开设与六大优势产业有关的微专业、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等,增强紧缺人才的供给力度。
培养拔尖人才
将探索建设急需人才培养专区
会议提出,四川将超常规布局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建设急需人才培养专区。
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四川明确五年内建设省级应用型品牌高校15所左右、品牌专业(群)100个、品牌课程200门、品牌教材100种、品牌基地50个的建设目标,实施应用型本科品牌高校、品牌专业(群)、品牌课程、品牌教材、品牌基地建设等五大工程。
同时,四川还立项建设第二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0个左右,持续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点改革。并进一步完善“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深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搭建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培养的多维课程结构,制定更加灵活开放的选课制度,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知识与能力“双贯通”,探索与科研院所、领军企业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四川省教育厅将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厅等相关省级部门,面向科技和产业前沿,计划立项建设第三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0个、第二批省级特色软件学院5个。
实施两大计划
建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核心要素
加强教学资源条件建设,四川将实施高阶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和创新实验与实验研究行动计划,建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核心要素。
在高阶课程教材建设计划中,聚焦人工智能和我省六大优势产业,四川将支持高校联合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开展本科生课程建设,立项首批体现前沿学术成果、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的高阶课程,带动相关领域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建设。并鼓励高校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哲学和计算机、中药学等重点学科领域,建设一批反映国际学术前沿、国内高水平学术成果的核心教材。支持高校建设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团队,依托高水平专家团队,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建设50本左右一流教材,构建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培养、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满足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
在创新实验与实验研究行动计划中,四川将推进省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立项建设第二批省级创新性实验项目200个左右,引导和推动教师将科研成果和产业企业真实项目融入实验教学内容,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深入开展高校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立项省级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20个左右,充分发挥实验室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作用,推动实验教学改革。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彭友